二氧化氯(ClO?)是水處理、醫療消毒領域的核心消毒劑,但高濃度時具有強刺激性與毒性。二氧化氯檢測儀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其濃度,而日常維護的核心在于延長傳感器壽命、精準校準與有效清潔?,以確保檢測可靠性。
傳感器壽命:影響長期使用的關鍵因素?
二氧化氯傳感器(多為電化學類型)的壽命受氣體濃度、環境濕度與使用頻率?顯著影響。在高濃度環境(如二氧化氯發生器周邊,濃度>5ppm)中,傳感器電極易中毒(活性物質損耗加速),壽命可能縮短至6-12個月;而在低濃度常規場景(如醫院消毒后監測,濃度<0.1ppm),壽命可達2-3年。為延長壽命,需避免傳感器長期暴露于高濃度氣體(如發生泄漏時及時隔離設備),并控制環境濕度在40%-70%?(濕度過高會導致電極短路,過低則加速元件干燥老化)。

校準:維持檢測精度的必要步驟?
二氧化氯傳感器的靈敏度會隨時間推移產生漂移(通常每月偏差約5%-8%),校準需使用標準濃度二氧化氯氣體(如0.1ppm或0.5ppm)?,通過“零點校準”(清潔空氣環境下歸零)和“量程校準”(標準氣體下調整讀數)完成。校準頻率為每1-2個月一次?(高負荷使用場景如水處理廠需每2周校準),若儀器顯示數值與實際濃度差異>10%(如檢測到0.3ppm但實際為0.2ppm),需立即校準。校準操作需在溫度穩定的環境(20-25℃)中進行,避免溫度波動影響傳感器響應。
清潔維護:防止進氣堵塞與污染?
二氧化氯常與水霧(消毒后殘留)或灰塵(如管道中的顆粒物)混合,附著在進氣口或傳感器表面會阻礙氣體擴散。清潔時需斷電,用微濕軟布(清水或中性清潔劑稀釋液)擦拭儀器外殼與進氣格柵?,禁止液體滲入內部;進氣口的防塵濾網(如有)需每月用吸塵器清理或水洗晾干后裝回。對于長期未使用的檢測儀,需取出電池(防止漏液腐蝕)并存放于干燥環境,再次使用前需重新校準。
通過科學管理傳感器壽命(避免過度損耗)、規范校準(保持精度)與細致清潔(維持進氣通暢),二氧化氯檢測儀可精準監測消毒劑濃度(誤差<±5%),為公共衛生與工業安全提供可靠保障。